知错能改,这是古人很看中的一种道德修养。“人谁无过?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古人认为,即使是圣贤,也难免有过失。只要知错能改,就是好人。改过就是能改正过失或错误,是对自己行为的修正,是值得赞扬的事。勇于改过,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,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,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;“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”如果有了过错,却不想改正,那就犯了双重的错误,小错不改,可能变成大错,大错不改,则会滑向不可测的深渊。
“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”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,它的意思是——有了错误而不去改正,这便真叫错误了。这是孔子劝人改过的话,在社会生活中,人不免会犯错误,这是很正常的,但是有了错误而不改正,就可能真的会贻笑大方,甚至会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了。下面就以一则小故事《北人食菱》来为大家阐述这一道理。
从前有个北方人,一直居住在北方。有一天,朝廷派他到南方去做官,他一面为久居北方、现去南方任职可以见识南方的风土人情而兴奋不已,一面又为去南方,对那里不熟悉害怕做错事或说错话遭人耻笑而忐忑不安。
不论担心还是兴奋,北方人终于还是来到南方赴任了,同僚和一众下属都非常热情,专门大摆筵席为他接风洗尘,考虑到他久居北方,宴席上专门安排了南方特产当令时鲜果蔬——一盘菱角请他品尝,希望他能喜欢。北方人一看到菱角并不认识,不知道怎么个吃法,怕人笑话他没吃过,就请别人先吃,众人按照礼仪,怎么肯先吃,有不明白他的真实意图,坚持要北方人先尝为敬。无奈,北方人只好硬起头皮,随手取一鲜菱,壳也不剥,放入嘴中咀嚼,边嚼边说:“不错,味道很好。”众人皆惊讶,一位同事忍不住说:“吃菱角需先剥壳,壳是不能吃的。”
北方人知道出丑了,可他却死要面子,硬充内行,哈哈一笑便道:“我当然知道吃菱角要先剥壳,我这样吃法是有道理的,你们想知道吗?”众人皆称诺,北方人气定神闲大声说道:“菱角壳一起嚼着吃虽然很硬,但它却是一方良药,可以清热解毒,本人连日舟车劳累,有些上火,故而如此吃法。”众人虽然半信半疑,但也无话可说,有的人甚至对他的见多识广产生了敬佩之情。此时,有人又问:“大人,你们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?”北方人正为把众人镇住而沾沾自喜,听言便说道:“那时自然,要不我怎会知道菱壳可消火去毒可以食用呢?在我家的前山后山,漫山遍野的都是,哪个地方没有菱角树啊!”此言一出,满室尽默……
知错不改,吃下苦涩的菱壳是小事,受人暗自耻笑就尴尬了,如果本已犯下大错,却还是刚愎自用、不知悔改,那结局只能是悲剧了!所以说:“不贵于无过,而贵于能改过。”希望《北人食菱》这则小故事能给予一些启迪,我们需要有直面自己错误的勇气,有发现错误就能改正的决心。
公司地址:无锡市梁溪区广瑞路2108号
公交:3路、3路区间、311路、17路、52路、75路、龙潭浜专线、711路、711区间向阳(盛阳食品城)站下,沿广瑞路向东北方(张家港方向)200米就可以到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