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锡寄畅园490岁了!昨天,中国风景园林界的两位泰斗——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和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曹汛,来到无锡为这座他们心中的经典山麓园林庆生,探讨寄畅园的保护、传承和发展。
保持原真性是对园林最好的保护
85岁高龄的孟兆祯院士曾多次来到无锡寄畅园,最早一次是在1954年。“寄畅园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名园,因其‘天人合一’的意境,即‘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’。”孟兆祯赞叹:“寄畅园可谓‘山贵有脉,水贵有源,脉源贯通,全园生动’的典范。”
中国园林建筑格局通常讲究坐北朝南、负阴抱阳,寄畅园却不同,东部建筑全部朝着惠山,特色鲜明。孟兆祯说,八音涧是寄畅园的精华所在,为一条黄石堆叠的涧峡,前高后低、三曲四弯,同时沟通惠山“天下第二泉”,引入泉水,流经石涧。泉水充沛时涧内流水潺潺,叮咚作响,顿生“金石丝竹匏土草木”八音。“我国古代造园学说不仅注重因地借景,还注重因地借声,丰富园景。八音涧就是‘因地借声’的杰出代表,在流水的天籁之音中,静静感悟人生哲理。”
孟兆祯说,寄畅园的保护工作做得不错,但也存在一点问题。“比如八音涧步道被加高了二三十厘米,如此一来山就变小变矮了。保持原真性,如实反映其历史风貌,才是对园林的最好保护。”
寄畅园在园林史上地位无可取代
明清以来,江南园林甲于天下,寄畅园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曹汛教授认为:从园林史地位来说,寄畅园的重要性甚至位居所有国内园林之首。
“寄畅园是明末清初的造园大师张南垣留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,传承了他的叠石艺术。”曹汛对张氏作品很有研究:“寄畅园‘坐惠借锡’,八音涧等奇景不再是模仿自然山川的缩微景观,而像是惠山延入园内的余脉,置身其间,流水淙淙。从顺着锦汇漪水面望去,锡山的山光塔影尽摄入园中。”
据了解,清康熙、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寄畅园,一再题诗,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。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,就是仿寄畅园而建。曹汛说,如今张南垣的作品已是少见,寄畅园正可供后人学习园林史时,与理论互相印证揣摩。因此,寄畅园有着不可估量的园林史价值。
保护寄畅园,应适当分流游客
1952年,我市对寄畅园进行整修保护,逐渐恢复其古园风貌。1999年-2000年,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锡惠名胜区又对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,恢复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。
无锡园林专家沙无垢亲眼见证了寄畅园的保护与变化,在他看来,苏州园林是宅院,而寄畅园为真山真水,是中国最好的山麓别墅园林。古典园林重在保护、传承和发展,沙无垢说:“现在的寄畅园作为惠山景区的一部分,与景区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。作为景区的精华,寄畅园吸引大量的游客,但同时景区应为了保护它而适当分流游客,让其生态与建筑能够继续传承下去。”
来源:本文素材转自无锡政府网,图片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;
声明:以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
下附盛阳周边交通图
公交:3路、3路区间、311路、17路、52路、75路、龙潭浜专线、711路、711区间、617路向阳(盛阳食品城)站下,沿广瑞路向东北方(张家港方向)200米就可以到达。
Boss发话了,你每点一个,小编工资涨6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