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二,龙抬头,
风雨顺,又丰收。
大仓满,小囤流,
好年景,春开头。
农历二月初二,
又被称为“春耕节”、“农事节”、
“春龙节”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
现在,二月二一般被称为“龙抬头”。
二月二日头抬头,万物复苏雨似油。
年年角宿光明亮,岁岁如意大丰收。
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,“土地诞”也称“社日节”。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,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“二月二”这天奉祀土地神。
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,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,待到傍晚时分,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,为龙照路。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。
在华北,人们会选择一棵大树,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,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,把线牵回家中,用容器盖住即成,大家把这叫做引钱龙。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,一是请龙回来,兴云布雨,祈求丰收,再者,龙来了,害虫就躲起来。
这一天,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,把龙唤醒。《辽中县志》中记载民国时这一敲龙头习俗:晨起以竿敲梁,谓之敲龙头,意谓龙蛰起陆,盖时近惊蛰之期。